鹅瘟病毒感染该怎样预防

| 猪传染病 |

【www.zkjzs888.com--猪传染病】

  本病又称鹅病毒性溃疡性肠炎,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。症状以高热、流泪、头颈肿大,泄殖腔溃烂,排绿色稀便和两腿发软为特征。本病在过去只有少数病例与报道,但近年来在广东、广西和海南已逐渐发展为地方性流行。
  一、病原
  病原为鸭瘟病毒。该病毒对热、干燥、直射阳光及一般消毒药均敏感。
  二、流行特点
  病鸭、病鹅及其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。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途径,被污染的水体以及饲料、饮水、用具等均是本病传播媒介。病鹅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感染,也可通过眼结膜、吸血昆虫叮咬感染。
  自然情况下,都是发病鸭密切接触情况下感染发病,先鸭群发生,后鹅群感染。不同年龄、品种、性别的鹅均可发病,但以15—50日龄的鹅易感性高,死亡率达80%左右;成鹅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环境条件而定,一般10%左右,但在疫区可高达90%—100%。
  三、症状与病变
  病初体温升高到42℃—43℃,精神萎靡,食欲废绝,两脚发软,伏地不起,翅膀下垂。一个特征性症状是眼睑水肿、流泪,眼周围羽毛湿润。结膜充血、出血。另一个特征是头颈肿大,鼻孔流出多量浆液、粘液性分泌物,呼吸困难,常仰头、咳嗽。腹泻,排黄绿、灰绿或黄白色稀便,粪中带血。肛门水肿,泄殖腔粘膜充血、肿胀,严重者泄殖腔外翻。患病公鹅的阴茎不能收回。倒拎病鹅时,可从口中流出绿色发臭粘稠液体。一般2—5天死亡,有的病程可延长。成年鹅多表现流泪、腹泻、跛行和产蛋率下降。
  全身浆膜、粘膜、皮肤有出血斑块。眼睑肿胀、充血、出血并有坏死灶。口腔及食道有灰黄色假膜或出血点,嗉囊与腺胃交界处呈现环状色带或黄色假膜,假膜下是出血斑或溃疡。肌胃角质膜下、腺胃粘膜有出血斑或点。肠粘膜弥漫性出血,尤以十二指肠为甚。小肠集合淋巴滤泡肿胀,或形成钮扣状固膜性坏死。直肠后段斑驳状出血或形成连片的黄色假膜。泄殖腔充血、出血、水肿。粘膜表面覆盖有不易剥离的灰绿色坏死结痂,用刀刮有磨砂感。其余尚有心、肝、肾表面出血;肝表面有灰黄或白色坏死灶;脾不肿大,呈斑驳状变性;法氏囊水肿、出血等。
  四、诊断
  根据症状和特征性病变可以作出诊断,初发地区需作病毒的分离鉴定。
  五、防治
  1、不从鸭瘟疫区引鹅;鹅与鸭分群饲养,避免同饮一池水。
  2、严格消毒制度,对鹅舍、运动场、水池等定期消毒。
  3、受威胁区、疫区的鹅,应用鸭瘟弱毒苗预防接种,方法是:15日龄以下雏鹅用鸭的15倍剂量;15—30日龄雏鹅用20倍剂量;30日龄以上鹅用25—30倍剂量。
  4、对发病鹅群,在采取隔离、消毒措施的同时,用上述剂量的鸭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。对病鹅应多喂青料,少喂粒料,同时用口服补液盐代替饮水,连饮4—5天,并在饲料中适当增喂维生素和抗菌素,以增强抗病力,预防继发感染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zkjzs888.com/zhubingfangzhi/131682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