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诊疗仔猪副伤寒?

| 猪病解析 |

【www.zkjzs888.com--猪病解析】

  本病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,多发生于2—4月龄的仔猪。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,慢性的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。

  一、流行:

  本病为条件病,多发生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2—4月龄仔猪群,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,流行缓慢;尤其发生在寒冷多变气候和阴雨连绵季节。猪舍潮湿、拥挤、长途运输、寄生虫病、断奶过早、去势等因素均可促使本病发生。

  二、临床特点:

  (一)急性型(败血型):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,体温升高(41—42℃),食欲减退、打寒颤,经常扎堆,叠在一起。病初便秘后下痢,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,恶臭,有时出血,病后期腹部、耳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或青紫色斑点。病猪呼吸困难,体温下降,一般经2—6天死亡。

  (二)慢性型(结肠炎型):此型常见,扎堆、寒战,眼有粘性分泌物,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,粪便呈灰绿色、恶臭,混有血液。病猪消瘦、常呈现收腹上吊,弓背尖叫,似有腹疼症状。腹部皮肤上出现痂样湿疹。有些病猪咳嗽,体温稍高。病程2—3周或更长,未死的以后发育不良。

  三、剖检变化:

  (一)急性型:主要是败血症变化。脾脏显著肿大,切面蓝红色,可以看到肿大的淋巴滤泡。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,其他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大,浆液状炎症和出血。肝、肾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,充血和出血。肢体末梢瘀血呈青紫色。

  (二)慢性型:特征病变为坏死性肠炎:盲肠、结肠或回肠后端,肠壁增厚,粘膜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物质,呈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质,剥开见底部红色,边缘有不规则的溃疡面。肠系膜淋巴肿胀,部分变干酪样。脾稍肿。肺部增大处呈灰红色等。

  四、防治方法:

  (一)预防: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,给予优质全价的配合颗粒饲料,增强抵抗能力。本病常发区,疫苗预防,仔猪断奶上网时(30—35日龄)口服或注射一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。

  (二)控制:发病后,隔离病猪,彻底消毒污染猪舍。耐过猪不能用做种用,予以淘汰。病猪禁止食用(与人共患)。对未发病的猪,在每吨饮料中添加金霉素100克,或、磺胺二甲氧嘧啶100克,起预防作用。

  (三)治疗:

  (1)使用氯霉素,口服,每日每千克体重50—100毫克,分2—3次服用;肌肉注射,每日每千克体重10—30毫克,分2—3次注射,连用4—6天。

  (2)使用呋喃唑酮,口服,每日每千克体重20—40毫克,分2次服用,连用3—5天后,剂量减半,再用3—5天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zkjzs888.com/zhubingfangzhi/114143/